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程教育 > 课程建设 > 正文

《工程文化概论》2014版课程教学大纲

2017年09月24日 13:49  点击:[]

《工程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704002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14,实践学时10              学分:1.5   

大纲执笔人:宁姗         审定人:邹新凯              审批人:徐文娟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中的工程通识教育模块,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课堂的专题讲座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将参观与调研分享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学理念上,打破传统的人文精神培养与科技知识教育相割裂的樊篱,在教学中强调“以工程为载体,以人文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念,了解工程师应具备的工程伦理责任,培养学生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课程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运用案例分析在教学中体现“以工程为载体,以人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着重挖掘工程领域发展的典型案例背后蕴含的人文情怀,使学生了解工程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意识。通过调研来分享自身的主观感受,学生在调研分享过程中切身体验工程文化的魅力,唤醒潜藏的工程文化意识,建立正确的工程文化价值观。此外,通过展板、实物展室等营造“工程文化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就在工程文化之中”的工程文化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工程文化育人的效果。

课程以新时代的人文观念为底蕴,始终以工程为外在的显性主线,以人文精神为内在的隐形核心,一方面结合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加强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增强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实践和创新训练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一生的工作和科学实践中树立起闪烁人性光辉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科学道德,从而完成工程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回归”。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方面,课程以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与应用为主要特征来展现现代工程观。该课程体系以人文思想为内在的隐性核心,以工程为外在的显性主线,主要分为:

绪论。属于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专题讲座。包含建筑工程与文化、机械工程与文化、机器人科学与文化、交通工程与文化、通信工程与文化、计算机工程与文化、材料工程与文化、环境工程与文化、电气工程与文化、科技伦理与文化十大部分的专题讲座,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该项工程领域的发展历程、解决的问题、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对工程有总体把握的同时能够明晰工程背后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本部分内容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开设6个专题讲座,属于理论教学内容,12个学时。

参观。包括:展板、展室、展厅、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部分训练室。这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工程的内涵与外延,而不是一味照搬书本,引起“消化不良”。本部分实物参观属于实践教学内容,2学时。

调研分享。结合讲座内容,开展调研等课外实践活动,并回到课堂进行总结分享,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工程蕴含的人文精神。本部分与讲座构成“理论-实践-总结”的完整教学环节,包含对教师指定调研内容的考察及课堂上的汇报分享,属于实践教学内容,6学时。

期末考试。2学时。

本课程重点内容:通过工程案例阐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工程发展方向的深刻影响。

本课程难点内容:对各部分专题讲座中工程案例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挖掘。

2.教学要求

专题讲座以案例为主要组织形式,唤醒工程文化道德觉悟,激发学生对正确的工程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专题讲座的内容组织要统一,以工程发展脉络为载体,突显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课程形成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目的。

课件设计要充分体现案例所传达的观点,成为教师讲解的有益补充,而不能是简单的文字与图片的罗列。

教师语言和肢体形态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负担着工程中人文情怀传递的素质教育目的,这就决定了本课程考核方式的独特性。考核方式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内容

比重

分数

备注

第一部分

平时成绩

20%

20

 

第二部分

分享课

30%

30

 

第三部分

试卷考核

50%

5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避免人文精神的培养变成单纯人文知识的灌输,采用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教学中多采取案例教学,尽可能的减少定义概念的抽象描述,所选取的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出发,引发学生对工程价值的深入思考,在案例当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的工程价值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蕴于工程背后的人文情怀对整个人类进步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教学手段上的最大特色是突破了课堂讲解的局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置了展板和展室展厅,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非常直观形象的体会工程的意义。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知识点)

课堂讲授

第二课堂

实验

实践

合计

绪论

2学时

 

 

 

2学时

专题讲座

12学时

 

 

 

12学时

参观教学

 

 

 

2学时

2学时

调研分享

 

 

 

6学时

6学时

考试

 

 

 

2学时

2学时

 

六、参考书

1. 教材:邳志刚.《工程文化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8,第1

2. 参考视频资料:

序号

参考视频资料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丹)

2

家园(纪录片)

3

大国重器(纪录片)

4

国家地理(超级工程系列)

 

 

 

                            

 

上一条:《材料力学》实验2014版教学大纲
下一条:《CNC培训》2014版课程教学大纲